首页 资讯 正文

冀东水泥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24 19:15:34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冀东水泥(000401)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资料图片)

(一)上半年水泥行业概况

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万亿元,同比增长5.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3.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房地产开发投资5.86万亿元,同比下降7.9%,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6.6%,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4.3%。

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恢复乏力。基建投资为水泥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增长空间有限,房地产主要经济指标均较上年同期出现大幅下降,水泥市场呈现“需求疲软、市场收缩、库存高企、存量竞争加剧、效益下滑”的运行特征,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水泥产量9.53亿吨,同比增长1.3%(同口径),按照产量全口径计算,水泥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2.4%,同比减少约2,400万吨,水泥价格持续低位下行,致使水泥行业利润下滑严重。

202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中国水泥工业正经历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阶段,行业将进入一个以减量、分化、整合为特征的深度调整期,期间将围绕行业新秩序的构建以及“双碳”战略目标实现,通过创新低碳技术、优化能源结构,与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等途径,加快行业转型升级,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分析

1.主要业务及产能

公司及子公司的主要业务为硅酸盐水泥、熟料及相关建材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同时涵盖砂石骨料、危固废处置、外加剂等产业(业务)。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年熟料产能1.10亿吨,水泥产能1.76亿吨,骨料产能6,200万吨,危固废处置能力达532万吨。

2.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以“盾石”、“BBMG”和“金隅”牌硅酸盐水泥为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市政项目、基建工程及房地产市场。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开发生产差异化、定制化的缓凝、中低热、抗硫酸盐等特种水泥,应用于水利、机场、核电、油田等不同场景。

3.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确立总部为战略和投资、业务和运营的管控中心地位,充分发挥总部做决策、强管控、重服务的专业管理作用;根据子公司生产规模及业务特点建立考核单元,同时按照所处地理位置及市场布局,将全部考核单元分为若干个区域进行管理,强化企业抓落实、强基础、降成本的主体责任。公司各业务、职能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规划、体系推进企业生产环节标准化、规范化,引领企业不断提升工艺、装备及技术水平,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4.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为水泥及熟料的生产销售、危废固废处置、骨料的生产销售。报告期内,公司强化市场营销,积极谋求破局,水泥及熟料综合销量4,396万吨,同比增加14.39%,实现销售收入123.61亿元,同比下降11.87%;骨料销量1,595万吨,同比增加15.41%,实现销售收入5.89亿元,同比增加11.81%。受市场需求偏弱影响,北方地区产能发挥率不足,公司核心区域市场水泥价格持续走低,水泥及熟料综合毛利率10.58%,同比下降12.40个百分点,骨料毛利率47.91%,同比下降7.27个百分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86亿元,同比下降14%,产品单位成本有所下降但未能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9亿元。

2023年上半年,面对行业供需严重失衡等各种因素影响,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加大产业优化力度,坚持做强做优做大主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拓展新发展空间,不断推进“六精管理”,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稳步实施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推进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动力变革,以数字化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打造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灯塔式企业。主动落实“双碳”战略,充分利用产学研生态圈开展联合创新,培育、壮大“双碳”产业竞争新优势,为绿色制造提供支撑。持续推进行业供给侧改革及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和产能结构;推动纵向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加快新业务发展,提高新业务价值创造能力和赋能主业发展的能力,公司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运营管理提质增效,区域领先地位持续巩固。公司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深入实施“培优”工程以及推进“六精管理”,多数企业实现了所在区域内市场、能耗、成本等多维度领先。公司积极备战“碳排放双控”,熟料综合能耗标杆率、原燃料替代率持续提高;新能源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可再生能源电力占外购电力的比例大幅提升。公司坚持稳健财务策略,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平均融资成本处于公司历史最优水平,公司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深耕水泥主业,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经过40多年持续、健康、稳健发展,形成了较强的产能布局优势、资源优势、技术及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环保优势、数智化优势及人才优势,为深入推进产业协同、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保障。

1.产能布局及产业协同优势

公司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产业集团,产能位居全国第三、世界第四,生产线布局和销售网络覆盖京津冀、东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13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北方各区域内处于引领地位。公司持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集群方式打造包含水泥熟料生产线及上下游骨料、协同处置、资源综合利用等设施的循环经济园区。公司的产业区域化布局和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构成了独特竞争优势。

2.资源优势

公司所属水泥及砂石骨料企业均靠近公司自备的石灰石及骨料矿山,且近年来不断在生产线所在地布局、扩储。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石灰石资源储备6.28亿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的石灰石资源、建筑石料用灰岩和白云岩储量超过50亿吨,丰富的矿山资源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技术及管理优势

公司从建设国内第一条国产化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示范线,再到国际一流的全流程智能化万吨示范线,见证、引领了水泥工业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公司持续推动水泥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并运行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害化处置工业废弃物示范线、飞灰工业化处置示范线、无害化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示范线,累计综合消纳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近4000万吨,成功打造了传统制造业向生产型服务业、服务型制造业转型的标杆。公司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现代化绿色智慧物流体系,构筑了契合新时代的新业态、新模式。

公司持续推进技术攻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现有发明专利154项,实用新型专利1,622项,外观设计3项,荣获省部级(含一级协会)以上科技奖86项,作为主编单位参与4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编制。

4.品牌优势

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及品牌优势,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人民大会堂、奥运场馆、中国尊等标志性建筑以及京港澳高速、京沪高铁(601816)、大兴机场、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为水泥工业进步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民族工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盾石”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BBMG”“金隅”具有较高客户知名度、认可度与美誉度。公司主要产品广泛用于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同时为响应国家能源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深水、核电、油井等定制化水泥产品,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及服务全方位满足市场需求。

5.绿色环保优势

公司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主动落实“双碳”战略,积极开展熟料生产线节能降耗改造,全部产品综合能耗满足国家标准要求,部分生产线产品能耗水平达到一级标准;低碳、无碳原材料使用量稳步提升,原燃料替代率不断提升。

公司环保产业发展较早,是国内首家利用水泥窑开展工业废物处置的企业,以“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为理念,致力于城市工业废物无害化处置、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生活污泥处置、生活垃圾处置、污染土处置等一揽子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业务开展工作。公司全力推动符合条件的水泥熟料企业转型升级,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基本建成具备公司特色的环保产业体系,危固废综合处置能力位居行业前列。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超过60%的水泥生产线具有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泥、污染土、一般固废等,年处置能力达532万吨,有效促进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

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及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累计达到32家、国家级绿色矿山24家、省级绿色矿山21家,公司所有规模以上生产矿山均已达到省级及以上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6.数智化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数智化赋能,紧密围绕数字化转型整体布局规划,实施统一门户及身份认证、ERP、财务共享中心、数字化仓储、电商、物流等多个数字化应用,搭建覆盖专家、能源、质量、环保、安全和工厂物流等数智化系统和场景,推进智能制造向纵深发展,公司所属两家水泥企业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落地财务数字化共享模式、建成集团化招采平台,不断创新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公司成为行业内首家获得国家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AAA认证、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三级评定的水泥集团。

7.人才优势

公司围绕打造“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型、环保型、服务型建材产业集团”的战略定位,坚持推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立足于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多通道的职业发展规划、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选拔晋升机制,不断拓宽人才发展路径;深入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扩大投入、开放引才、精心育才、用心留才,大胆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秀的年轻干部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持续演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构建。一方面,投资仍是拉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两新一重”工程建设将加速,为水泥需求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严重削弱了水泥需求,行业复苏十分艰难。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紧抓“两新一重”、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契机,持续深化“客户导向、聚能升级”的营销理念,强化市场供需关系研判,制定精准、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此外,公司将围绕主业,发展新环保、新能源及推进数智化升级转型,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全国减碳脚步不断加快。水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容忽视,并将在原燃材料替代、节能技术和节能装备利用、碳捕集利用、新能源及绿电利用等方面对水泥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为推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公司并将为此付出更多投入及努力。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积极落实“双碳”目标,持续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继续实施生产系统节能降耗改造,推广节能设备应用,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公司绿色发展水平。围绕“超低碳”示范工厂目标,加大原燃材料替代、超低排放等课题攻关,提升原燃材料替代率,加快落实节能降碳工作行动计划。积极推动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促进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三)煤炭和电力成本在熟料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今年以来,煤炭价格逐渐回落,但其受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影响较大,不可控因素较多,市场波动大,若煤炭的价格上涨未能及时传导至产品价格端,将会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深入研判煤炭等原燃材料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深化与大型煤企战略合作,同时优化集采模式,最大限度降低原燃材料采购成本。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使用,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技改,提高中低热值煤搭配使用,不断加强生产线精细化管控,降低煤电耗指标,减少煤电使用成本。

关键词:

为你推荐